???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西醫科 袁芬
???足浴養生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,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有雲:“主人勸我洗足眠,倒床不復聞鐘鼓”。其實,足浴不僅有助睡眠,中藥藥浴對多種疾病如糖尿病足、高血壓、術後腸功能恢復更是大有裨益。
??緩解疲勞 足部有豐富的血管及神經末梢,足浴熱療能使毛細血管擴張,加速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,同時刺激足部穴位,調節臟腑功能,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手段。
??方法:熟地、黨參、桂枝、蒼術、川芎、丹參及甘草各50克,煎煮冷卻後足浴。
??改善睡眠 長期睡眠不足會引發神經系統、免疫系統、內分泌代謝系統、心血管系統等多系統疾病,中醫認為,睡眠不足與臟腑失調、氣血不和有關。足浴尤其是藥浴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刺激足部經絡穴位,以達到調節臟腑功能、平衡氣血陰陽的功效。
??方法:川椒、紅花、五加皮、海桐皮各15克,桑枝、路路通、桂枝各20克,伸筋草、透骨草各30克,煎煮冷卻後足浴。
??預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嚴重並發癥之一,中藥足浴能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。
??方法:苦參、蛇床子、大黃、白芷、白芨及地膚子各20克,石菖蒲10克,煎煮冷卻後足浴。
??降血壓 國醫大師鄧鐵濤的足浴方:懷牛膝、川芎、鉤藤各30克,白芷、夏枯草、吳茱萸及肉桂各10克,煎煮冷卻後足浴,可輔助降壓。
??促進術後腸道功能恢復 術後出現胃腸功能紊亂,常可導致腹脹、便秘等不適,術後常規治療聯合中藥足浴可促進胃腸功的恢復。
??方法: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白芍、五靈脂及甘草各5克,煎煮冷卻後足浴。
??足浴雖然益處良多,但也有禁忌證及一些註意事項。1.足浴時間以30分鐘~40分鐘為宜,水溫以40℃~45℃為佳,四季均可,秋冬季節可適當延長足浴時間。2.孕婦及嬰幼兒不宜足浴。3.兒童及青少年皮膚嬌嫩,應適當縮短足浴時間及降低足浴水溫,並且不宜藥浴。4.饑餓及飽食30分鐘內不宜足浴。5.足部有皮膚破潰者不宜足浴。6.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回流不暢者不宜足浴。
?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